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
文 / 郭立昌 目睹內人丁玲虹推動「 泛太平洋夥伴協議 ( 簡稱 TPP, 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) 」在國際間的架構逐漸成型,這是一個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新興國際協議,主要的發起國都是 APEC( 亞太經合會 ) 的經濟體,目的在於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 ( 也簡稱 FTA, Free Trade Area) ,其中的約章以「 智慧財產權 ( 簡稱 IPR,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) 」對被貪腐集團弄到污名化的海島中小企業將會產生負面效應;立昌細思良久,決定把玲虹以「 非政府人士 (Non-governmental Person) 」於過去二十多年在國際間為台灣開出路的過程以「 論文 」的格式呈現出來,並張掛於碩博士網站上,重申從「感應科技應用」到「電商產業」的普獲接受與丁玲虹根據其發明及智慧財產權在 APEC 倡議的關聯性;經請教前警察大學和東海大學校長 梅可望 先生的結果,他建議「 論文經由東海大學流傳出去 」。最後,論文定名為〈 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 〉 (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Taiwan’s Third Sector ) ,也透過東海大學張掛於 碩博資訊網站,重申丁玲虹為爭取台灣中小企業生存的空間所作的努力 — 就是應用感應及傳訊等新興科技發明「 全球通路 -TES 」且把研發成果帶至國際會議正式提案,形成電商產業、射頻識別 (RFID) 等等的應用產業政策,期望飽受貪腐集團肆虐的台灣能夠還有一條路可以走。 立昌曾經花一個月時間整理的資料就夠兩份博論使用,寫一本書也才花七天而已 — 例如 2008 年 5 月寫給剛上任的馬英九的《 社會責任 》 ( 目前教育部正花費公帑推動的 ) ,爰此,對於此等輕易之事皆不屑為之;再者,我在 13 歲剛創業遇著第一個像樣的客戶就挺會要求的,拿著他的要求問遍全台南空有學歷者等同白問,還是得自己找找找,從書店眾多的書中自己理出答案來,才能夠和他做成生意,所以很難使我對空有學歷者低頭。然而,攸關台灣中小企業的未來出路,雖然腦中有完整的構想,但想起自己向來看不起的族群,居然躊躇了,只好請教德高望重的梅校長可望先生。 大家都知道 梅可望 先生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