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從TPP看社會契約論

圖片
人類社會中所以有政府的存 在, 同時政府可以要求人民服從並履行某些政府功 能, 其原因在於人民與政府之間有「 契約 」關系,此為西方政治會思想上的「 社會契約 ( Social Contract )」理論。 盧梭( Jean-Jacques Rousseau, 1712-1779 )在《 社會契約論 》提到社會契約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時,說:「找到一種『 結合 』方式,它用全部共同的力量來捍衛和保護每個結合者的人身和財產,每個雖與眾人結合,卻只服從他自己,並且和從前一樣自由。」這個「 結合 」的約定所產生的並非是個獨立的訂約者,而是抽象的集體;這個集體從結合的約定中,由其成員行使投票權,獲得生命共同體的共識,一起展現集體意志。由許多結合者組成的「 集體 」,現在稱為共和國、或「 政治實體 」,中華民國在台灣參加的 APEC 則稱為「 經濟實體 ( Economy Body )」。盧梭又說:「當『 政治實體 』被動時,其成員就稱之為國家;當它主動時,就稱為主權體;當把它與同類進行比較時,它就稱為權力。至於『 結合 』者,作為集體,他們稱為『 人民 』;作為個人及主權權威參與者,他們是『 公民 』。」他並且強調,政治實體、或主權體的存在,必須以「 契約的神聖性 」作為前提,不管對內或對外,絕對不能作出任何違反此一「 結合約定 」之事;是故,由個人( 個別結合者 )組成的主權體,不能損害任何個人的權益。盧梭主張:「為使社會契約不致於淪為空洞的教條,所以不論是誰,皆應服從普遍意志。個人從自然狀態到社會狀態轉變中,『 公義 』的行為取代了本能,他們的行為具有了從前不具有的『 道德性 』。」 先祖郭標的企業王國因為在 1937 年拒用其船隊載運慰安婦,而遭日本軍國主義者殘忍地抄家滅族;因此,我才有機會在 APEC 2006 CEO Summit 向安倍晉三提出從靖國神社迎靈先伯郭坤玉回台南的要求,有人笑稱:「安倍在 2007 年第一任首相做未滿一年被你伯父嚇到而逃離首相官邸 --- 」其實是「 內閣制 」做不好就下台,安倍於 2012 年 12 月 26 日 重回首相職位,轉眼已經六年多,美國川普總統丟掉的 TPP 在他手上升級為「 CPTPP 」在 1 月 14 日 生效 — 形成一個 5 億人、 11 兆美元的新興自由貿易區,和歐盟簽署的「 EPA (The EU...

日本主導CPTPP生效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日本主導的新興自由貿易協定 CPTPP (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, 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 ) 將於 2019 年 1 月 14 日 (星期一)正式生效;除了目前參加的 11 國之外, CPTPP 作為一個平台,採取開放的態度,其他國家或獨立關稅領域若能達到其高標準要求仍可以加入。 CPTPP 現有成員國包括「 澳洲、汶萊、加拿大、智利、日本、馬來西亞、墨西哥、紐西蘭、秘魯、新加坡、越南 」等 11 國合計人口約五億人、 GDP 約 11 兆美元, 2018 年 12 月 30 日 完成簽署;現有成員國將於 1 月 19 日 將在東京召開協定生效後的首次部長級會議,討論接納新成員國程序;目前英國、南韓、泰國及哥倫比亞已表達加入意願,南韓將在本月確認是否申請加入。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( Donald Trump )在 2017 年初甫上任即大筆一揮,把歐巴馬( Barack Obama )總統任內 8 年努力的 TPP(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, 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) 否決 — 也就是退出原本由美國主導的 TPP ,導致 TPP 更名為 CPTPP ,而改由日本主導接續其事工。 關於台灣與 TPP 的淵源可追溯至 2006 年 11 月 15 日 ,立昌出席越南河內 APEC 領袖會議時,在會場收到一份名為「 Trans-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」譯為「 泛太平洋策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」的草案 — 由汶萊、新加坡、智利和紐西蘭四國起草的 20 章內容,關於成立一個具有「 法律強制力 」之新興自由貿易區,邀請台灣也能參與發起;立昌在美麗雅酒店( Melia Hotel )午宴時向 ABAC 辜姓人士詢問此事,他說:「知道啦!」不過,返台後,並未見層峰有任何行動,個人以書面建言則如石沉大海 — 也許是經過紅衫軍洗禮之後,層峰另有打算。 轉眼 2007 年次級房貸風暴,美國的景氣下探;接著 2008 年的金融海嘯,從美國震盪至全世界,也因此時勢造英雄 — 美國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 歐巴馬 先生。歐巴馬(Barac...

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

圖片
文 / 郭立昌 目睹內人丁玲虹推動「 泛太平洋夥伴協議 ( 簡稱 TPP, 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) 」在國際間的架構逐漸成型,這是一個具有法律強制力的新興國際協議,主要的發起國都是 APEC( 亞太經合會 ) 的經濟體,目的在於形成一個自由貿易區 ( 也簡稱 FTA, Free Trade Area) ,其中的約章以「 智慧財產權 ( 簡稱 IPR,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) 」對被貪腐集團弄到污名化的海島中小企業將會產生負面效應;立昌細思良久,決定把玲虹以「 非政府人士 (Non-governmental Person) 」於過去二十多年在國際間為台灣開出路的過程以「 論文 」的格式呈現出來,並張掛於碩博士網站上,重申從「感應科技應用」到「電商產業」的普獲接受與丁玲虹根據其發明及智慧財產權在 APEC 倡議的關聯性;經請教前警察大學和東海大學校長 梅可望 先生的結果,他建議「 論文經由東海大學流傳出去 」。最後,論文定名為〈 台灣第三部門與資訊社會的發展 〉 (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in Taiwan’s Third Sector ) ,也透過東海大學張掛於 碩博資訊網站,重申丁玲虹為爭取台灣中小企業生存的空間所作的努力 — 就是應用感應及傳訊等新興科技發明「 全球通路 -TES 」且把研發成果帶至國際會議正式提案,形成電商產業、射頻識別 (RFID) 等等的應用產業政策,期望飽受貪腐集團肆虐的台灣能夠還有一條路可以走。 立昌曾經花一個月時間整理的資料就夠兩份博論使用,寫一本書也才花七天而已 — 例如 2008 年 5 月寫給剛上任的馬英九的《 社會責任 》 ( 目前教育部正花費公帑推動的 ) ,爰此,對於此等輕易之事皆不屑為之;再者,我在 13 歲剛創業遇著第一個像樣的客戶就挺會要求的,拿著他的要求問遍全台南空有學歷者等同白問,還是得自己找找找,從書店眾多的書中自己理出答案來,才能夠和他做成生意,所以很難使我對空有學歷者低頭。然而,攸關台灣中小企業的未來出路,雖然腦中有完整的構想,但想起自己向來看不起的族群,居然躊躇了,只好請教德高望重的梅校長可望先生。 大家都知道 梅可望 先生是...